画家宋新喜
宋新喜,中学高级教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2023年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洛阳博物馆承办的“其宁惟永——北魏洛阳永宁寺特展”隆重开幕。
洛阳永宁寺是北魏拓跋政权迁都洛阳后营建的皇家寺院,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其规划严谨的建筑布局、高耸入云的佛塔、精美绝伦的塑像,集中展现了北魏王朝在建筑和艺术上取得的最高成就。公元534年,永宁寺塔被大火焚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9-1981年间发掘了该遗址,打开了一段尘封1500多年的历史与辉煌。虽遭火烧破损严重,但其留世的精美残件乃令人叹为观止。
一团泥土经过工匠们的双手,被塑造成菩萨、弟子、飞天、世俗供养人,还有众多文武官员和男女侍仆、侍卫武士等,它们或高或低,或胖或瘦,或男或女,惟妙惟肖。
永宁寺出土的泥塑均系手工捏制,泥质细腻,淘洗匀净。其中,刀法犀利者如行云流水,水银泻地;刀法拙重者则如伏身潜行,劲道充沛……“当年塑造这些供奉在永宁寺塔中栩栩如生的佛像与供养人的匠人,心灵一定是纯净的,他们把自己的念想与期昐融入手中的泥土。
这些跨越千年的造像,就像远古的使者,为今天的人们讲述着永宁寺曾经的辉煌?!彼涡孪哺锌灰?。
古人的精美泥塑激发出画家创作的欲望。于是,宋新喜选择了部分泥塑珍品,决定用水彩画的形式创作系列作品《其宁惟永》。
这些水彩画对泥塑人物进行了写实而生动的再创作,一幅幅作品中人物造型严谨,面貌传神,富有个性。人物的发髻、冠帽、衣袍等,被刻画得细致逼真。宋新喜用画笔,将老者饱经风霜的面部表情进行了生动再现,聪慧的小沙弥俊朗的五官特征也被表现得栩栩如生。尤其是,贵妇的形象含蓄而又耐人寻味——那优美的造形,起伏变化而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婷婷玉立,曼妙动人,展示出曲线美的魅力。
静静欣赏这些水彩画作品,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的永宁寺残存佛首的面部舒展光洁、丰腴饱满,特别是佛首嘴角的略微笑意,隐现出一种佛教特有的宽容和宁静,那种生动的气韵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尘绝世的肃穆与祥和。
宋新喜说,让观赏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更能增添作品独具的审美韵致。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的表现形式。水是水彩画的血液和灵魂,画家正是通过对画面中水的控制和色调的把握,来表达绘画对象的情感——或明快、或细腻、或交融、或梦幻。“用水彩画表现泥塑造型,是我的一次新尝试。我用自己的理解,试着与古人对话。我希望自己的这些作品,能让读者走进那个风起云涌、承前启后的时代,了解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一个为后世留下无数精美雕塑珍品的王朝。”宋新喜说。
用水彩表现泥塑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