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崟山水作品《梅林雅趣》
清代画家张崟生活在清代中期,他是京江画派的开创者之一。张崟这幅山水作品名为《梅林雅趣》。画中有山丘、梅林、还有竹林、古松,体现了传统山水画的构思布局及造景。眼中的景色转化为心中意境的景色,落笔在画纸上,形成了传统山水画的妙趣。
张崟在画中添加了三个和人物有关的细节,按照透视关系,不应该出现在一个画面中。他偏偏按照高低错落的方法,画进作品里。明明不合乎视觉规律,看上去还挺舒服,这种是也非也的感觉,带来欣赏上的乐趣。这幅画细细观看画中树林,还能让人感受到乱中有序,繁而不乱的魅力。
古人画山水画,在位置经营上有很多固定模式,比如宋代画家总结的“三远法”,元代画家喜欢运用的“三段式”,都是成功的构图方法。有人仿古致敬,也有人想要打破古人的章法,于是就有了观察自然的艺术理论。自然界的山水林木,有疏有密,未必都能入画。画家要抓住特征,进行艺术加工,张崟通过对比的手法,画出密林的层次与美感。
仔细观察,所谓梅林,重点只是三两棵梅树,通过枝条繁茂表现成林的感觉。其中包含了疏与密的关系,梅花林中有两棵松树,再次强调疏密对比。内在和外在,双重对比,梅花林枝杈横斜,看着不乱。
张崟画梅花林,枝条走向是有规律的,不是乱画一通。内在的规律,打破了凌乱感。梅花枝条无论朝向哪个方向,都包含一股向上的力量。画面左侧的梅花林刻画精细,画面右侧的梅花林只画局部,其中又包含虚与实的对比。通过营造疏密、虚实,达到了有序的目的。既然有序,就不会乱了。张崟可以用到这么多画法,一方面是他有扎实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是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时江南地区的学者喜欢研究金石文物,张崟和很多学者都是好友。在朋友的启发下,他观察金石碑刻,体会凝重质朴的气韵。同时,他学习金石纹样的装饰性手法,赋予作品典雅之美。他笔下的梅花林相对写实,竹林、松树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描绘。两者对比,让人发现他骨子里的浪漫情怀。
别人这么画,会被人说炫耀。张崟这么画,不会受到差评。看看他画的树干就知道了,他笔墨功夫扎实,落笔充满力量,线条起伏有质感。他这样画家,不屑于炫耀。
《梅林雅趣》画的是读书人的生活,画中当然少不了歌颂赞美。张崟在画面上方画了一座高山,强调文人精神崇高博大,值得受人敬仰。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