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7点15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先生在青岛去世,享年100岁。
马金凤先生去世后,社会各界纷纷悼念:“洛阳牡丹,一路走好!”“戏迷从此再也看不到穆桂英七奶奶和姜桂枝了!”“辕门外再无三声炮,天波府痛失保国臣!”马老对普通戏迷的关心爱护由始至终,一辈子谦和低调,与世无争。众多戏迷纷纷主动自发去为马老送行。
6月11日上午,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追思会暨豫剧马派艺术传承座谈会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深切缅怀国宝级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曲径,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飞,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美荣、院长赵健,洛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谢中岳,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辉出席追思会。李树建、蒋愈红、李金枝、贾文龙、王红丽、金不换、曾广兰等戏剧名家、“马派”弟子、马金凤先生子女等参加追思会。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承办,洛阳市戏剧家协会、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洛阳市美术家协会、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协办?;疃珊幽瞎悴サ缡犹ㄖ鞒秩嗽卵糁鞒帧?/p>
马金凤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国宝级豫剧大师,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其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在河洛大地上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影响海内外。
在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全体来宾肃静,面向马金凤大师雕像鞠躬默哀。博物馆内陈列的一张张马金凤先生生前演出照片、一件件演出道具、一段段演出视频让大家潸然泪下。
曲径在讲话中指出,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因病逝世,是中国戏曲界、河南艺术界的重大损失。马金凤先生的一生,是坚守人民立场、践行艺术为民的一生,是艺术成就卓越、不断耕耘开拓的一生。今天我们追思马金凤先生,就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都要学习她炽热的家国情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用心、用情、用功讴歌伟大时代;学习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生深入乡村基层,始终扎根人民,奉献人民;学习她崇高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追求,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学习她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像她那样为豫剧事业拼搏进取、改革创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培根铸魂”的责任和使命,推动豫剧事业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生生不息,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飞在致辞中代表洛阳市委、市政府,再次对马金凤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马金凤先生的亲属表示深切的慰问。王飞指出,马金凤先生始终心系舞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精品奉献人民,塑造了众多舞台艺术形象。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和国家利益以及工作需要为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豫剧舞台和观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推动和推广豫剧表演艺术,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促进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重大贡献,培养了大批豫剧名家名角。马金凤这朵“洛阳牡丹”把毕生奉献给了艺术和人民,她的逝世不仅是洛阳文艺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河南乃至全国戏曲界的重大损失。马金凤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她卓越的艺术实践、崇高的艺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将随着她留下来的珍贵艺术作品和精神财富流芳百世。
朱美荣在致辞中表示,马金凤先生一生致力于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心系文化艺术事业传承,把培养下一代和豫剧的发展兴旺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她的离世是学校、也是戏曲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一位戏曲大师、教育大师而感到无比悲痛。纪念马金凤先生,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继承她心系家国、人民为根的艺术精神,践行她博采众长、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传承她婉转流畅、蕴藉醇化的“马派”艺术风格,把弘扬豫剧文化的道路一代一代走下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将继承马金凤先生遗志,继续以“马派”艺术为引领,在守正创新中培育高素质戏曲传承人才,为我省文旅文创产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让马金凤先生的艺术精神和“马派艺术”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河南广播电视台生活事业部副总监张彤在发言中由衷地说道:河南戏曲广播人和马老师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她在舞台上为观众奉献的一部部精彩的剧目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位又一位老一辈的艺术家渐行渐远,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艺术财富。河南戏曲广播人将会肩负起使命,继续在传承河南戏曲文化、弘扬马派艺术的道路上不停地向前奔跑下去。
洛阳市美协、洛阳市书协还向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
座谈追思会上,与会人员深情回忆了马金凤先生的戏曲成就,就“马派”艺术传承等进行了座谈。马金凤先生子女代表马建新表示,母亲是一个戏曲演员,她勤奋工作,抚养和教育我们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从事这个职业,她注定不能像许多母亲那样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母亲唱了九十多年,对演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把观众当亲人,虽然母亲走了,她的话语依然清晰地萦绕耳边。作为马金凤的子女,他们将在余生努力支持母亲钟爱一生的戏曲事业,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尽一份力。
中国剧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说,马金凤大师是中国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开创了“帅旦”行当,被誉为“洛阳牡丹”。她坚守舞台,演出78年,是中国戏曲界演出艺术生命最长的大师。我们要追随大师的精神和艺术,思考戏曲的未来。豫剧今后的发展怎么出现领军人物?李树建建议,要宣传纪念好已故的台柱子,利用好离退休的台柱子,珍惜好当今的台柱子,培养好未来的台柱子,传承创新戏曲艺术。
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辉表示,马金凤先生的逝世,是洛阳文艺界的重大损失。马金凤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是洛阳文艺界的一面旗帜。她一生心系舞台,坚持为人民而唱,唱戏是她一辈子最大的事情。希望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向马金凤先生学习,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做到德艺双馨、行为世范。先生去世后,洛阳市文联敬送的花圈上题写了一副挽联——“金凤凌霄一挂两花鸣九域;大师谢幕文华艺德泽千秋”。先生一生致力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她的坚韧不拔精神、精彩艺术成就和一身家国情怀,我们将永远铭记。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