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6-12-30 至 2017-01-03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场馆:北京市晋商博物馆
展览作品:浏览作品 (16 幅)
前 言
在中国文联2016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的帮助下;大型中国画组画《和风六月》历时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创作完成。该作品在实施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过程中,依托各级文联和各地美术家协会自身优势,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带着对故土深厚的情感去完成写生创作。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中国梦如何体现在国画艺术创作中,这是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中国画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画源于人民,文化土壤深厚,充分承载了中华文化审美精神,极具中国气派。如何发掘传统国画艺术的新技法,丰富国画的新思想,让其在新时代的主旋律中发挥作用这应该是当代中国画艺术家的担当。作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传递出时代的正能量。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实施对加大青年文艺工作者,文艺创作的引导和扶持所做出的努力。中国文联在搭建包括青年文艺创作人才在内的发展平台中,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挖掘发扬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成为此次项目的最大亮点。
《和风六月》整个作品以传统中国工笔画为技法,通过对人物细致微妙的刻画,传神达意的体现,表现出中国当代农民的新时代风貌。组画整个创作时间为期8个月,于2016年12月完成,整幅作品宽4.8米 ,高2.4米,共计四幅组画组成。每幅独立宽1.2米,高2.4米,以工笔重彩表现形式完成。在创作中吸收了传统艺术的精华。从传统笔墨,到色彩构图,传统的表现形式无处不在,然而在传统变革之上技法及构图上有了些许的变化。融当代审美观于画面之中,体现了传统与变革的完美融合。用色技法上遵循以平涂为主,间以分染、跳染、高染等技法,丰富了画面效果,烘托出整体氛围。画中人物照型中的线条“因人而异”“因景而异”把不同质感的线条运用到不同性格的人物中。身上的衣纹是根据服装的质地软硬来处理。老人孩童与青年的皮肤用线又大不相同,孩童细嫩的肌肤,老者岁月的沧桑都显现出线条的个性!笔墨技法的娴熟运用将国画的意境表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技法的熟练与精巧都是为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中国新时期农民的理解和诠释。照型、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等无一不是在传递画家情感和精神家园。
《和风六月》中国画组画创作过程紧密围绕现实主义题材,讴歌了新时期农民勤俭质朴的本质。通过在北京晋商博物馆的成果展将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导向传递出去,相信会在艺术界和社会产生的很大的共鸣。